您当前的位置:热点 >  >> 正文
为“新农人”成长赋能

时间:2023-08-21 10:03:04    来源:吉林日报


【资料图】

用好一部智能手机,就能实现在家“种田”;用好一台电脑,就能汇聚田间地头各种信息,成为“甩手掌柜”;用好一项技术,就能让农产品增产又提质……如今数据成了“新农资”、手机成了“新农具”、直播成了“新农活”,新型农民俨然有了标配,“新农人”在新领域展新姿。“新农人”除了是农业的生产者,还是投资者、经营者,他们可能是在都市里打拼多年、返乡创业的科技型青年农民工,还可能是学成归来,身怀“绝技狠活”的农民子弟。但无论如何分类,他们都是在运用新手段新方式从事农业,把农业作为职业,掌握各种先进科技和理念,将现代要素带入乡村,推动农业向信息化、市场化、现代化迈进,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弄潮儿、领头羊。

做好顶层设计,夯实现代农业人才基础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,人才是关键。要向农村输送或就地培育更多知识技能型的“新农人”,不断满足新时代农业生产需要。应因地制宜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,通过开展品牌建设、农技人员能力提高、高素质领军人才培育、技术骨干选拔等特色工作,全面提升“新农人“的管理水平,使之成为引领一方农民致富的带头人、管理者。

做好科技赋能,帮助“新农人”更好施展才能。要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,结合生产实际和农民需要,助力解决基础设施、农机装备、信息系统、数据资源等问题,用好“新农人”的力量,推动各种新技术和与农业结合,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,推动乡村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现代化转型,让高科技、物联网在乡村更为普及。

面向产业融合,做好贴心服务。经历过市场洗礼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“新农人”,拥有连接小农户与大生产、大市场的能力,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。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以培育和服务“新农人”为抓手,在推进经营的产业化和产品的品牌化等方面下功夫,统筹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业龙头企业等资源和力量,构筑各环节相互连接、利益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,时刻了解“新农人”的日常生产生活,以心贴心的服务,更好激发出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。

总的来说,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、推动者,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,扎根农村、深耕农村,大力培养出一批对“三农”事业有热情、有理想的“新农人”,使之成为献身乡村振兴、发展新农村、托起新农业的一支生力军。(张天放)

关键词: